宝宝到10个月左右的时候,经过扶栏的站立已能扶着床栏横步走了,这就是宝宝学走的开始,但从扶走到自走还需要个较长的过程。那么宝宝多大可以学会走路呢?先我们要确定下几点。
1、能自主性的握拳,并随其意志使用手指及脚趾;
2、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经足以支撑本身的重量;
3、已经能灵活地转移身体各部位的重心,并懂得运用四肢,上下肢各动作的发展也已经能协调得好。
以上几点如果宝宝能完掌握那么离立行走就不远了。还有些关于宝宝学走路的常见误区各位家长也应该避免
误区1:宝宝走路晚,发育肯定有问题
只要宝宝在其他动作发育上没有出现问题,比如他可以坐得很稳,而且爬得也很好,那么就不用担心他在走路上会出现什么问题。
只要宝宝在16个月左右学会走路,就是正常的。
不过要提醒爸爸妈妈注意的是,如果宝宝已经18个月龄了,还没能迈出步,去医院检查。
误区2 : 学步不是越早越好
学步不是越早越好,按照目前应用广泛的宝宝发育参考指标显示,宝宝在10个月到14、15个月期间开始学走都属于正常年龄范围。
宝宝出生10个月以后,般都会有尝试走路的强烈愿望,这是宝宝学走路的黄金时间,家长应该好好把握这个时期,帮助宝宝顺利学会走路,如果过早学走路容易形成罗圈腿。
误区3 : 直接学走不学爬
爬对宝宝来说非常重要。大多数宝宝都是由爬行慢慢过渡到站起来,再到学走路的。
而且爬行对宝宝学走路很有好处,宝宝爬的时间越长,他的平衡感和协调性就越好,在学习走路的时候就越省力。
因此,妈妈应该多鼓励宝宝爬。
误区4 : 不可缺少的学步神器
学步车对宝宝来说可谓是百害无利!孩子长期坐学步车,很容易引发他的感觉失调。
另外,孩子坐学步车时,他身的重量压在双脚上,往往是马蹄足的形状走,长此以往,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下肢畸形。